電氣采購網
 

電力行業仍有很大市場化改革空間 可與煤炭、石油、新能源等諸多能源領域融合

   日期:2020-08-14     瀏覽:424    評論:0    
核心提示:9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能源生產總量增長4.7倍。其中,以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為主的一次


9月1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能源生產總量增長4.7倍。其中,以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為主的一次電力產量增速為30.5倍,遠超煤炭增速的4.7倍、天然氣增速的9.4倍和原油增速的0.8倍,顯示清潔電力能源成為我國能源生產的領跑者。

不僅是清潔電力生產能力一項指標。改革開放至今,電力行業的供電能力、服務質量、建設水平、技術水平和對外合作,都走在了全球的前列,取得了諸多令世人矚目的成績。

收獲的同時,電力行業的成功發展也留下諸多經驗。其中,有兩條經驗最為關鍵:一條是做大蛋糕,另一條是放開體制——前者解決了持續多年的電力緊缺,讓電力供應不再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使幾乎所有人都能很方便的用上電;而后者則是使電力行業由國家獨家辦電變成了如今國資、民資、外資都可進入的向著市場化方向發展的國民經濟基礎行業。

既要用上電,也要用好電

從今天看,兩條經驗中的“做大蛋糕”意義更為深遠,因為它第一次解決了困擾中國人多年的缺電問題。

改革開放前,由于基礎差、財力弱,中國電力裝機總量小,缺電嚴重始終是困擾經濟發展的一大桎梏。據統計資料,截至1978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僅5712萬千瓦,人均裝機容量僅為0.06千瓦。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基礎設施保障,電力建設需求迫切,于是在“電力先行”的政策方針推動下,電力基礎設施實現了第一輪快速發展。

1997年左右,持續多年的電力“供小于求”終于得到緩解。上世紀末期,全國電力供需基本平衡,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裝機富余、電力供大于求的情況。

進入新世紀之后,我國經濟再次進入快速發展的通道,電力需求增長也相應提速,大大超過電力裝機增速。于是在2003年、2004年前后,全國多地再次出現了電力供不應求的情況。

進入“十二五”之后,經濟增速趨穩、且經濟結構得到優化,全社會對電力的需求有所降低。與此同時,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催生清潔電力裝機大量落地。因此,我國電力供應重新進入相對寬松的狀態。

一般來說,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工業化、最終實現現代化,解決電力供應是頭等大事。但“做大盤子”并非易事,不僅要有理想初心,還要能持續推進。一些發展中國家盡管有意愿增加電力裝機,但由于投資、制造能力、政策等多種因素制約,最終不能持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導致人均電力裝機水平始終偏低,電力普遍服務也就無從談起。

而在中國,我們不僅做大了盤子,還讓電力發展基本保持了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快速發展,最終讓更多人享受到了電力帶來的便利。之所以能做到,“放開體制”無疑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改革開放初期,沿用多年的計劃經濟仍是主流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各行各業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但當時,電力行業卻敢于做“吃螃蟹的人”。從改革開放初期到80年代中期,電力行業大膽提出并實踐與地方及其他部門聯合辦電、集資辦電、甚至外資辦電等模式,以解決電力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此后,國家在電力行業又實行對集資新建的電力項目,按還本付息的原則核定電價水平。這樣,又打破了單一的電價模式,嘗試按照市場原則確定電價。

電力供需問題獲得基本解決之后,體制改革仍沒有停止。2002年,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建立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形成公平規范的市場交易平臺等一系列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舉措。經過這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電力行業基本上實現了政企分開和廠網分開,同時為進一步市場化改革積累了經驗。

今天,與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比,電力行業仍然有很大的市場化改革空間,但過去電力行業掙開計劃經濟的體制束縛,推動電力快速發展,為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做出的貢獻是載入史冊的。從行業角度看,不斷推進改革,讓電力行業保持了持續發展的動力;從用戶角度看,不斷優化服務,實現了讓更多人用好電的目標。

電源重綠色,服務重消費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這意味著,電力行業在未來需要持續推進改革。

當前,能源結構和電力供需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能源行業的主要矛盾已經從過去的解決電力短缺轉化為追求高質量發展。要有效地解決新矛盾,進而實現能源革命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目標,電力行業需要根據40年積淀下來的改革基因,持續推進主動創新和大膽實踐,讓下一步的改革充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

而下一步改革的關鍵點,是要在基本實現供電可靠穩定的基礎上,推進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這里提到的高質量,既包括電力產品本身的質量,也包括電力供應方式的質量。

首先,以綠色低碳發展為主。

當前,我國綠色電力增速快毋庸置疑,但是,綠色電力占比仍然較低。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2017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16979億千瓦時,僅占全部發電量的26.5%,燃煤發電仍然是主要的發電來源。同時,燃煤發電在節能減排方面進步顯著,如以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為代表的清潔電廠已基本實現“近零排放”,但改造成本較高。

在未來5~10年,與火電低排放實現全行業普及相比,提高清潔能源、減少燃煤發電的“調結構”式改革將更為可行。在推進電力多元化的過程中,新能源、智能電網等新興技術,也將在其中獲得發展的先機。

其次,改革要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

過去,電力供應緊張,行業最重要的問題是“能否供上電”。但現在,隨著供需矛盾的緩解,電力服務質量和用戶體驗已經成為評判電力服務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

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結構與20世紀80~90年代相比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過去,在國民經濟三大產業中,第二產業尤其是工業是最大的電力消費者。而現在,隨著經濟結構中第二產業占比減少,第三產業占比提高,電力需求增長正在從工業更多地轉向第三產業和民用。

面對這樣的變化,電力行業需要在改革中及時調整思路,樹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讓電力服務更適應于消費端,積極培育適合終端客戶的運營思路。

升級很重要,融合更關鍵

在過去40年,電力行業有一個明顯的變化:少了神秘、接了地氣。

20多年前,很多人認為電力行業很神秘。這其實是由行業特點決定的。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電力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供電質量和安全。這意味著,其安裝、調試、運行和檢修距離普通老百姓相對較遠。

但近20年,特別是隨著可再生能源快速落地、電動汽車初步實現普及,普通公眾開始了解儲能、分布式發電等技術。更重要的是,電力的普及并未局限在大城市的高知人群。借助光伏扶貧等政策在近年的快速推進,即便是農村貧困地區的百姓,也已經通過安裝在自家屋頂的光伏板,直接了解并感受到電力所帶來的實惠和便捷。

下一步,電力行業仍需要進一步降低門檻、推進開放。這種開放既要有對外開放,還有對內開放。

進一步開放,是讓電力行業與新興技術、科技相結合,實現產業升級。

要實現這一目標,一方面需要電力行業主動出擊,滲透到別的行業,另一方面要打開大門,讓其他行業有機會進來。以互聯網為例,在電力的智能配置和運行中,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相關的技術不可或缺。因此,與其等待被動接受,不如主動歡迎,并從中積極發現新的商業思路。

同時,也要使電力與煤炭、石油、新能源等諸多能源領域融合,形成多能互補的綜合能源體。

當下,能源領域正在經歷以綠色電力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細數歷史上的技術革命,會發現其最終的效果,都是打破不同領域的邊界,促進不同種類的產業實現融合。因此,電力和燃煤、油氣等領域的融合,將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在形成多能互補模式的過程中,電力應該發揮自身的作用,讓不同能源更好地實現有效配置,最終實現降低能耗、節約資源。

和對外開放相比,對內開放是電力行業的新命題,卻更為緊迫。因為只有實現了融合和多元化的電力發展,才有望借助技術、獲得升級,最終實現“1+1>2”的效果。

(作者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原所長、高級研究員)

 
打賞
 
更多>同類行業資訊
0相關評論

?
 
日韩精品痴汉无码视频,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不卡蜜桃,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AV,国产精品亚洲av无码播放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